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与长江汇合交融,一江碧水沿着163公里岸线奔流向东,所过处玉宇澄澈,沙鸥翔集。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6年来,湖南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凝聚绿色发展合力。
6年来,长江经济带腹地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我省14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7.3%,居全国第4,长江干流湖南段和湘资沅澧干流基本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
治“沉疴痼疾”, 守护好一江碧水
元旦假期,岳阳东风湖周边新开售楼盘成为全市“最火”楼盘,“就是冲东风湖美景来的。”前来看房的吕女士展臂示意,她所指之处,广阔湖面清波荡漾,候鸟翩翩。
从6年前污染洞庭湖和长江的最大黑臭水体,变为如今一方生态宝地,东风湖治理是我省勾画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宏伟蓝图的小小一笔。
地处长江腹部的湖南,在长江经济带保护与发展的大棋局中,地位极为重要。
按照《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大力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决议》要求,我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超常规举措,全力守护好一江碧水。
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污染治理“4+1”工程、湘江保护和治理、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等标志性战役和专项行动紧密结合,向城镇污水、化工污染、船舶污染、尾矿库污染全面“开战”。6年来,“一江一湖四水”391个砂石码头一举取缔,小散泊位254个全部拆除,27个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全面完成,非法采砂全线杜绝,长江湖南段38家沿江化工企业和42家城镇人口密集区中小型危化品企业完成关停搬改,尾矿库得到有效治理,环境风险隐患逐一消除。
2021年,我省继续把“以一江一湖四水为主战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内容,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全力推进。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销号成为根治“沉疴痼疾”重要抓手。截至目前,2018年警示片披露的17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验收销号,2019年19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2020年2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7个。
抓生态修复,筑牢“生态屏障”
鸟飞遮住半边天,鸟落占去半边湖。目前,超过20万只越冬水鸟来到洞庭湖湿地。
“湖里的鱼明显多了,鸟跟着来得多。”在南洞庭万子湖,皮培奇打捞河道垃圾时看见一只白鹭捕鱼,高兴地吹起口哨。皮培奇曾在洞庭湖捕鱼40多年,见证了洞庭湖生态的起伏转变。
长江曾是渔民的生计来源,但粗放式发展使长江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衰退。禁渔成为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关键之举。
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十年禁渔”。我省坚决落实,建档立卡渔船20376艘、渔民28588人全部退出并实现“转型”就业。
退捕、转产、护渔,全省各地严格开展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和非法渔获物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创建水生生物保护区,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7000余次。最新监测调查显示,长江湖南段及洞庭湖中鱼类种类比禁渔前增加了3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从不足90头增加到目前110多头。
2021年长江湖南段两岸种植营造林1786.6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391.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574.7万亩,恢复湿地面积3.49万亩,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强“绿色理念”,长远实现长江大保护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敲响警钟、立下规矩、划定红线。6年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步成为全省干部群众共识。
“一江一湖四水”沿线,大批环境友好型高科技产业项目加速登场——
株洲清水塘整体搬迁治理后,以三一能源装备、绿地滨江科创园等为代表的生态科技新产业崛起;
湘潭竹埠港生态修复成果显著,新兴服务业产业取代原有化工产业;
岳阳对沿江化工企业实施“零准入”,聚焦12条,成功引进新金宝、华为等一批科技创新型优势产业和文化旅游项目。
“双碳”风潮也加速涌动。目前,我省正推动构建全省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体系,推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贡献更长久的绿色力量。来源: 湖南日报